Search


【逃避閱讀2】如今,記者變單純了,科學家變複雜了
***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逃避閱讀2】如今,記者變單純了,科學家變複雜了
***

這年頭,科學新知的報導,往往成了另一道閱讀的噪音。

「癌症從此不再是絕症!」、「物理學五十年來最重大的發現!」儘管媒體標題如此篤定地寫著,但奇怪的是,每年還是一大堆人死於癌症,而五十年來最重大的發現,竟沒有獲得諾貝爾獎。更惱人的是,咖啡是預防癌症,還是會罹患癌症,三不五時就會被翻轉一次。

這主要原因,必然要歸咎於媒體具有一種「嘩眾取寵」的性格傾向。為了吸引讀者,無論選題或標題,記者與編輯往往採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逾越之舉。

但科學新知的報導之所以格外嚴重,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是,記者受限於專業知識的不足,根本沒有能力「抗衡」新聞,甚至無力求助專家。

其實,「科學記者」在台灣的媒體界,算是瀕臨消失的物種。我們有熟悉產業的科技記者、醫藥記者、環保記者,但基本上並沒有所謂的「科學記者」。兩者的差別在於,後者比前者對該領域的原則、原理,擁有更紮實的基本認知,也清楚每個新的突破,與之前的發明或發現有何差異。

也許,「咖啡防不防癌」、「基改食品有沒有害」對大多數人僅是茶餘飯後的談資,讀不讀都無傷大雅;然而,不幸的是,科學與媒體的失衡,卻已構成現代社會詐欺的重大一環。

科學訊息牽涉到的重大利益(名&利),讓原本應該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的科學家,往往急切地發表不甚成熟的研究成果,並對不確定的變數避而不談。

如今,在資本市場,企業的技術進展(特別是生技業)透過「單純的媒體」,被誇大渲染,甚至肆無忌憚地造假,已經到了一種幾近公然詐欺的地步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編輯」,當然值得作為一種志業來追尋,它既啟蒙世界,也發現了自己。
View all posts